如何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實行

 

(一)組織扮演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,資源的提供以及學習的稽核者;而員工則是學習的執行者。做法,組織必須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前因,包含組織文化、組織氣氛的形成,提供必要的資源以及協助,以往是組織安排員工學習的課程和計畫,但現今則須朝向由員工自行學習,而組織給於正向的激勵,因為唯有員工才真正知道自己所需學習什麼。如此做法可增加員工學習的自主性,讓員工的學習和工作能加以契合,管理者在以激勵的手法來增加員工的自我需求感,使原功能合組織一同成長。

(二)鼓勵員工從事分享,個體層次學習須藉由分享才能提升到群體層次。組織可藉由工作日誌的系統,來分享、相互討論或發表自我心得。或透過技術報告來加以紀錄。

Microsoft即在組織中推廣工作日誌來增加企業知識的流通,並將日誌以半對外開放的方式在網路上流通,雖在日誌上可能會出現對公司的批評,但此系統的建立讓員工不但有對外發言的管道,並能在日至中達到自我的滿足、對日誌有興趣的員工還能相互的討論,以起更多人興趣加入討論增盡知識的流通速,及對公司的向心力。

(三)定期或不定期的將各部門集合起來,以交叉傳授的方式,透過類似小組的方式來刺激靈感,相乎討論某個組織設定的議題或自行討論的方式,來增加組織內的交流,並能產生新的創意以和综效的產生。

(四)確保員工可以將知是從事工作轉移。工作轉移的方法是將所學習的知識轉移到工作上,設立意見交流的管道、舉辦研討會,或建立組織內部或外部的競賽來展示學習的成果,結合績效的考核及獎酬系統來進行,不只能讓員工有參與感還同時也激勵的效果。

 

 

學習型組織和一般的組織有何不同

 

學習型組織,該組織具有動態適配環境變動的能力,助要是來自於組織中個人與群體、各部門間的協調與配合,著重於組織成員的重要性,藉由學習以提升系統觀的能力以、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一般企業多重視思考產品、利潤與生產流程的極佳化,忽略執行者「人」的重要性,且對外在的變動多屬「反應模式」,而非預期或動態。

 

 

學習型組織的策略規劃

 

1、建立令組織成員有向心力的「願景」。

2、在願景之下設立目標任務,藉由相互的討論訂定各個團隊的小目標,進而使整體任務能得以達成。採行目標管理。

3、管理者的示範以及身體力行。

4、管理者與成員增加共同討論的機會,並共同學習以提升決策的品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fu6au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